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湖南岳麓书院讲解 岳麓书院千年学府,唯楚有材,于斯为盛,湖南文化象征传承不息 湖

亲爱的读者们,今天与大家分享的“唯楚有材,于斯为盛”这幅对联,不仅承载着岳麓书院千年的文化底蕴,更是湖南灵魂的象征。它告诉我们,楚地人才辈出,岳麓书院则是这片沃土上人才的摇篮。让我们共同铭记这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岳麓书院的优良传统,为湖南的繁荣进步贡献力量。

“唯楚有材,于斯为盛”的深刻含义

唯楚有材,于斯为盛”这幅对联,悬挂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之畔的岳麓书院门前,它不仅是岳麓书院的标志性文化符号,更是千年学府灵魂的浓缩与体现,这幅对联的上联“唯楚有材”,源自《左传’里面的“虽楚有材,晋实用之”,下联“于斯为盛”则出自《论语·泰伯》的“唐虞之际,于斯为盛”,这两句话分别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象征意义。

们来看上联“唯楚有材”,楚地,古称荆楚,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其中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这片土地上,孕育了无数杰出的人才,如屈原、贾谊、岳飞等,他们的事迹和灵魂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这里的“唯”并非简单的“只有”,而是带有强调和赞誉的语气,意味着楚地人才辈出,独步天下。“楚材晋用”的典故也说明了楚地人才不仅在国内受到认可,还远播他乡,为其他地区的进步做出了贡献。

联“于斯为盛”则描绘了岳麓书院的繁荣景象,岳麓书院始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其中一个,也是湖南文化的象征,在这座千年学府中,无数学子在此求学,成为一代又一代的栋梁之才,这里的“斯”指的是岳麓书院,意味着岳麓书院成为了楚地人才的聚集地,人才辈出,盛况空前。

这两句话结合起来,我们可以领会为:“唯楚有材,于斯为盛”的意思是,楚地人才众多,而岳麓书院则是这些人才的摇篮,人才在此地汇聚,形成了盛大的文化气氛,这幅对联不仅体现了岳麓书院的历史地位和文化底蕴,也表达了湖南人民对人才的崇敬和对教育的重视。

历史的长河中,湖南三湘地区的学子们常常以此联句为傲,认为这所千年的学府孕育了无数人才,足以让人感到自豪,而“惟楚有材”这个词汇,也常用于指代湖南湖北地区人才的辈出,成为湖南文化的一个象征。

幅对联中的“沅生芷草,澧育兰花”也是一大亮点,这句诗出自屈原的《楚辞》,本指生于沅澧两岸的芳草,后用以比喻高洁的人或事物,它象征着岳麓书院培养出的众多杰出人才,他们如同芷草和兰花一样,清新脱俗,品德高尚。

麓书院传千载,书院育材有良规,北京大学教授张岱年曾撰书此联,用以表达对岳麓书院的敬意,这幅对联不仅是一幅秀丽的书法作品,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一种文化的传承。

唯楚有材,于斯为盛”这幅对联,既展现了楚地人才的辉煌,也彰显了岳麓书院的盛名,它成为了湖南文化的象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湖南人奋发向前,为家乡的进步贡献力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