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谜语起源 谜语起源组成技巧有哪些

谜语起源 谜语起源组成技巧有哪些

谜语起源

灯谜溯源 灯谜的前身是隐语(即隐意的语言)。隐语的含意是“遁辞以隐意,谲譬以指事”(《文心雕龙》)。别出一说曰遁辞,不直言曰谲,以彼喻此曰譬。因此隐语是隐去本事而假以他辞来暗示的语言。隐语的性质可分为密言、测智、谲谏三类,现分别举例如下: (一)密言:密言一般只有对方才能领会。史籍最早的密言事例是“麦鞠河鱼”。公元前597年,楚国大夫申叔展与萧国大夫还无社的密言对话,当时楚强萧弱,因萧人杀了楚国两个大夫,楚欲兴师伐萧。申与还很友好,欲将伐萧事告知还,还正与同僚谈话。申就以隐语暗示还,问还有无麦鞠,还不解其意,答:“没有”。再问“有没有山鞠穷”,还仍不解,答曰:“没有。”直至讲“河鱼腹疾”还才解其意,暗示申拯救之。“河鱼腹疾”指河中之鱼,久在水内则生腹疾,暗指还在萧国会遭难,劝其避难。 (二)测智:用 隐语经过进步和演变,到了战国末期,起了质的变化。隐语少了谲谏内容,带来了隐语的缄默。这时隐语已进步为“赋体隐”和“离合”两类形式。谜语正是隐语经过这两种类型的过渡转化而成的。 (一)赋体隐 赋是古代文学体裁的一种,以赋的体裁出现隐猜一物,则为赋隐。赋体隐从战国末期开始,到了汉代由自己说底改为让对方猜破,这就具备了谜的完整雏形,只是尚未定名罢了。 典型的赋体隐就是东方朔与郭舍人对隐: 郭先出隐曰:“客从东方,且歌且行,不从门入,逾我垣墙,游戏中庭,上我殿堂。击之拍拍,死者攘攘,格斗而死,主人不伤。此何物也?” 东方朔不但知此何物,而且立即编了一则同底隐语回敬郭舍人:“利喙细身,昼匿出昏,嗜肉恶烟,指掌所扪。臣朔愚戆,名之曰蚊。” 赋隐的特点: 1、以文为主,或是文学化口语,便于记录,便于猜射。 2、对象是物或是事。 3、内容带有普遍性。 4、面上叙述完整一件事,用拟人来写,符合隐“以此喻彼”的规则。 (二)离合 如果说赋隐是事物谜(谜语)的过渡形式,那么文义谜(灯谜)是由离合过渡而成的。 汉字经过秦代改革以后,为增损拆拼创新了条件。以离合形式出现的隐字谜,要数“曹娥碑题隐”最为典型。 故事出在公元143年浙江上虞地方,曹娥觅父自沉江中,县令尊其为孝女,设庙立碑,故事曲折动人,碑文生动感人。中郎蔡邕夜过其地,边摸边看,读完这篇碑文,遂题八个字“黄绢、幼妇、外孙、齑臼”于碑阴,无人能解其意。后曹操、杨修路过此地,杨修解出此隐:“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因此后世称蔡邕为谜界宗匠,杨修为猜谜鼻祖。而“黄绢幼妇”成为谜的代辞了。后来出现了谜格,大众也就把曹娥碑的这种离合猜射法称为“离合格”,又叫“曹娥格”。 离合有如下特点: 1、它是以文字为主,对象没有限制,除事物外,也可以用于人,取其字。 2、此时的离合,面上只能各自成文,还不能全文连贯成意。 “谜”字约出现在公元450年左右,是南朝宋鲍照(414-466)所创。鲍照写了“井、龟、土”三个字谜。50年后,刘勰小编认为‘文心雕龙’里面给谜下了定义:“谜也者,回互其辞,使昏迷也。”因此“谜”性质确定了。谜从一开始就孕育着双胎,即文义谜和事物谜。 (一)文义谜 例如“井”字谜:“二形一体,四支八头,一八五八,飞泉仰流。” 第一句用“二”字形成一个字体;第二句有四个支柱,八个头;第三句,一八指一个字八个角,五八为四十即四个十。前三句,每句皆为一个“井”字,第四句为会意。这与绝妙好辞一样,是在文字上做文章的,称之为文义谜。 (二)事物谜 眠则同眠,起则同起,贪如豺狼,赃不入己,谜底是筷子。 这个谜是通过事物的特征来猜射的,因此称之为事物谜。

孙思邈为什么被称为活神仙

由于孙思邈医术高超,治愈过很多人,被后人称为“药王”。

孙思邈(541年—682年),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西魏大统七年(541年),孙思邈出生于一个贫穷农民的家庭 。他从小就聪明过人,长大后开始爱慕道家老庄学说,隐居陕西终南山中,并渐渐获得了很高的声名。

孙思邈特别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后,孙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完成了全球上第一部民族药典《唐新本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