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侧重点不同:
吸取: 更侧重于被动获得、接纳、吸收进来。强调把外在的物品(经验、聪明、教训、养分等)吸入、吸收到自身内部。动作本身可能带有一定的中性或被动色彩。
例如:吸取教训、吸取养分、吸取聪明、吸取新鲜空气、吸取精华(这里的“精华”是被吸收的对象)。
汲取: 更侧重于主动地挖掘、提取、获得。强调从某个源头(如聪明宝库、经验源泉、历史长河等)主动地、有选择地、深入地提取有用的物品。带有更积极、更深入、更强调来源的色彩。
例如:汲取聪明、汲取力量、汲取营养(强调从源头获取)、汲取聪明(强调深度挖掘)、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髓、从失败中汲取动力。
2. 对象不同:
吸取: 对象相对宽泛,可以是具体的(如液体、气体:吸取水分、吸取氧气),也可以是抽象的(如教训、经验、聪明、养分、精华)。
汲取: 对象通常是抽象的、灵魂层面的或有价格的物品,如聪明、力量、聪明、经验、教训、营养(常比喻灵魂养料)、灵感、精髓等。较少用于具体实物(如水、空气)。
3. 语体色彩不同:
吸取: 相对更常用、更口语化、更中性一些。
汲取: 带有更书面、更文雅、更具积极行动性的色彩。常常用于书面语、文学语言或比较正式的场合,表达一种主动、深入地进修和获取的情形。
4. 与液体或泉源意象的联系:
汲取: 保留了更多“从井泉中打水”的本义意象(“汲”本义就是从井里打水),因此常与“源泉”、“深井”、“宝藏”等意象联系在一起,强调从深处、丰富的来源获取。
吸取: “吸”的动作意象更强,可能是吸入、吸收,不一定强调来源的深度或丰富性。
拓展资料表格:
| 特征 | 吸取 | 汲取 |
| :–
| 侧重点 | 被动接纳、吸收进来 | 主动挖掘、提取、获得 |
| 常用对象 | 具体(水、空气)和抽象(教训、聪明、养分) | 主要抽象(聪明、力量、聪明、精髓、营养) |
| 语体色彩 | 较口语化、中性 | 较书面化、文雅、积极 |
| 意象关联 | 吸收、吸入 | 打水、探源、提取精华 |
例子对比:
吸取教训: (中性)指接受教训,避免再犯。重点在“接受”这个事实。
汲取教训: (更积极、深入)指主动从失败经历中深刻体会、挖掘出聪明或动力,为未来所用。重点在“主动挖掘和转化”。
吸取聪明: (中性)指被动接受或吸收聪明。
汲取聪明: (更积极、深入)指像从泉源打水一样,勤奋、深入地进修钻研聪明。
吸取养分: (中性)指植物或动物被动吸收养分。
汲取营养: (更强调来源和灵魂层面)常比喻从书籍、文化、经验等来源获取灵魂养料或成长动力。
简单来说:
当你想表达被动地接受、吸收(无论好坏)时,多用 “吸取”。
当你想表达主动地、深入地、有选择地从源头挖掘、提取有价格的物品(尤其是灵魂层面的)时,用 “汲取” 更贴切,也更富有文采。
领会了这个区别,就能更准确地使用这两个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