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江夜泊原文 秋江夜泊刘禹锡翻译
一、秋江夜泊刘禹锡?
秋江晚泊
唐 · 刘禹锡
长泊起秋色,空江涵霁晖。
暮霞千万状,宾鸿次第飞。
古戍见旗迥,荒村闻犬稀。
轲峨艑上客,劝酒夜相依
秋江晚泊全文翻译(译文):
长长的船泊处出现了秋色,空阔的大江水面,满是水气和雾光,暮霞呈现千万种形状,而天上的宾鸿正有序地飞行,古戍所的旗远远可见,野外的村落依稀闻到犬吠,高大的船上客人,劝着酒度过这个夜晚。
二、秋江夜泊苏东坡?
秋江夜泊是中国明代古筝曲,作者不是苏东坡。
秋江夜泊,中国古琴名曲,最早见于明代的《松弦馆琴谱》(1614),据说是根据唐代张继的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所作之曲。于是认为曲中“打圆”的指法是在描写钟声。
三、秋江夜泊的意思?
秋江夜泊
秋江夜泊,中国古琴名曲,最早见于明代的《松弦馆琴谱》(1614),据说是根据唐代张继的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所作之曲。于是认为曲中“打圆”的指法是在描写钟声。
据《梅庵琴谱》(一九三一),曲意写深秋静夜停舟泊岸:前三段写放舟中流,韵律平均,未段摇曳不定,以回荡的变化终曲。
秋江夜泊也可以用洞箫演奏,中国著名演奏家张维良曾经演奏过此曲。
四、天净沙秋江夜泊的意思?
《天净沙·秋江夜泊》是元曲作家徐再思创作的一首散曲。这首曲子抒写秋江夜泊的情景,先用斜阳、昏鸦、西风、芦花、船、酒家等意象勾勒出浔阳夜泊的景象,后又借用白居易《琵琶行》的典故唱出天涯羁旅之感。全曲语言浅显,意境丰富,情景交融,格调凄恻。
作品原文
越调天净沙·秋江夜泊
斜阳万点昏鸦,西风两岸芦花。船系浔阳酒家。多情司马,青衫梦里琵琶。
五、江村夜泊古诗?
江村夜泊
[唐] 项斯
日落江路黑,前村人语稀。
几家深树里,一火夜渔归。
江村夜泊
[元] 周权
山拥孤城枕大江,数间草阁寄吟床。月笼沙碛当窗白,风撼潮声拍枕凉。
黄叶萧萧人不寐,青灯耿耿夜初长。云深老雁归何日,肠断蒹葭水一方。
六、江村夜泊译文?
《江村夜泊》是由唐代诗人项斯创作的一首诗词。
诗词
日落江路黑,前村人语稀。
几家深树里,一火夜渔归。
译文:这首诗描写了一幅美好的夜景图.月亮刚落下去,天还没亮,路上还是黑的,村前偶有多少人说着话经过.树丛中有几户人家,一个打渔的人举着火把回家了.
诗人在变动不居的天然中总要选择某些时刻,而最佳的时刻应是在将达而未达“顶点”之前。由于在到达顶点以前,一切都在展开,这时候大众的想象最易激活。一旦冲过终点线,反倒没有兴味了。这首小诗便是以此取胜的。
诗题为“夜泊”,重点却放在将泊未泊之际。首句交代夜泊的缘由:天色阴沉,星月隐形,以至连江面也变得漆黑一片,无从辨认。“月落”的 “落”,此处指失落、隐没,非起落升降之谓。而“江路黑”则透露出船乃在行进之中。
二句写凝神伫听,从依稀可闻的人语声里,揣测前方有着村居人户。把这一句和第三句联系起来,不难看出船的动静。“前村”者,有距离之谓也,暗夜里目既失明,耳则增聪,说话者无意,听语者则有心,据此可以辨路线、察远近。“几家深树里”则明写抵达村边时的所见。由远听而近见,距离渐渐缩短,可知船依然在缓缓行进。此无他,欲摸索着寻找一个可供停泊的合适地点,而江村人家天然是宜于作为栖迟之所的。
然则要确定傍岸的最佳地点仍非易事。转机恰在此时到来: 有舟夜渔归来,其灯火所指处,不正是夜泊的最佳驻足点么! 幽暗中的一点明火,可指点迷津,直逼终线。眼看诗就要到达“顶点”,诗人便当机立断,戛然而止,宁留虚白,不为蛇足了。
可见,此诗写夜泊,选择的不是“已然”的顷刻,而是“未然”的顷刻。“未然” 比“已然” 含有更多的未知数,因而也最富戏剧性。诗人教我们懂得: 艺术的真趣往往蕴含于运动经过之中 ,而不在完成目的之后。
七、枫桥夜泊表达了诗人对秀丽的秋江?
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想法情感。
八、江楼夜泊古诗?
这首七绝以一“愁”字统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
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诗的前幅布景密度很大,十四个字写了六种景象,后幅却特别疏朗,两句诗只写了一件事:卧闻山寺夜钟。这是由于,诗人在枫桥夜泊中所得到的最鲜明深刻、最具诗意美的感觉印象,就是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
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固然已从各方面显示出枫桥夜泊的特征,
九、江船夜泊古诗?
枫桥夜泊
张继 〔唐代〕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傍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注释
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
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
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江指吴淞江,源自太湖,流经上海,汇入长江,俗称苏州河。另外有人认为指“江村桥”和“枫桥”。“枫桥”在吴县南门(阊阖门)外西郊,本名“封桥”,因张继此诗而改为“枫桥”。
渔火:通常解释,“鱼火”就是渔船上的灯火;也有说法指“渔火”实际上就是一同打渔的伙伴。
对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就是后世有不解诗的人,怀疑江枫渔火怎么能对愁眠,于是附会出一种讲法,说愁眠是寒山寺对面的山名。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寺曾经数次重建,现在的寺宇,为太平天国以后新建。寺钟在第二次全球大战时,被日本人运走,下落不明。
夜半钟声:当今的佛寺(春节)半夜敲钟,但当时有半夜敲钟的习性,也叫「无常钟」或「分夜钟」。宋朝大文豪欧阳修曾提出疑问表示:“诗人为了贪求好句,以至于道理说不通,这是作文章的毛病,如张继诗句“夜半钟声到客船”,句子虽好,但那有三更半夜打钟的道理?”可是经过许多人的实地查访,才知苏州和邻近地区的佛寺,有打半夜钟的风俗。
十、江村夜泊讲解?
江村夜泊
日落江路黑,
前村人语稀。
几家深树里,
一火夜渔归。
释义讲解:太阳下山后,江边的路看不清了,前面村子也没什么人声传出来了。只见几户人家隐没在树林深处,江上看见一点灯火,应该是渔船正在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