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电子是什么离子方程式 得到电子是什么离子? 得到电子怎么表示
得到电子形成的离子类型
原子或原子团得到电子后会形成阴离子。下面内容是具体解析:
1. 阴离子的定义与形成机制
- 电荷变化:电子带负电,原子得到电子后,其核外电子数超过质子数(即负电荷数量>正电荷),整体带负电,称为阴离子。
- 稳定结构:通过获得电子,原子最外层达到8电子(或2电子,如氢离子)的稳定情形。例如,非金属原子(如氯、氧)常通过获得电子形成Cl?、O2?等阴离子。
2. 与阳离子的对比
- 阳离子:原子失去电子时,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带正电(如Na?、Fe3?)。
- 电荷关系公式:
- 阴离子: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所带电荷数(如S2?的质子数为16,电子数为18)。
- 阳离子: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所带电荷数(如Al3?的质子数为13,电子数为10)。
3. 典型实例
- 非金属离子:如Cl?(氯离子)、O2?(氧离子)、S2?(硫离子)等,均是原子获得电子后的产物。
- 独特反应:
- 氢原子获得一个电子形成H?(氢负离子),存在于某些金属氢化物中。
- 氧原子获得两个电子形成O2?,常见于氧化物(如MgO)。
4. 电离与离子形成经过
- 电离:原子通过外界能量影响(如化学反应、辐射)获得电子,称为电离。例如,氯气与*反应时,氯原子获得电子形成Cl?。
- 能量变化:电离经过可能吸收或释放能量,具体取决于元素的电子亲和能。
原子或原子团得到电子后形成阴离子,带负电荷;而失去电子则形成阳离子,带正电荷。这一经过是化学反应中离子键形成的基础,例如氯化钠(NaCl)由Na?和Cl?通过静电影响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