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的进入荣国府,给林黛玉的日常生活增加了额外的心理压力。由于她有了一个自觉不自觉的比较之人。不但她自己,而是周围所有人都有这样的心理。由于她们都是寄居贾府的亲戚,年龄相仿,本来林黛玉以其自身出色的条件,在贾府可谓是一枝独秀,而薛宝钗的到来,不但要平分秋色,大有后来者居上的动向。
林黛玉一个傲气很盛,自视很高的人,何况又在幼年,不知收敛。对于薛宝钗得人心,天然不满。但薛宝钗这种不温不火善打太极的性格也是令她无计可施。唯有见机行事,一边观察,一边预防。
第八回,又一个冬日的午后,贾宝玉于宁国府看戏归来,想起薛宝钗在家养病,去梨香院看望她。借着莺儿的口,明白点出了金玉一说。宝钗赏玉不可谓无心;莺儿说出两句话是一对时,已经是显山露水。至此,金玉良缘便摆上了台面,其后愈演愈烈。成了宝黛之间,尤其是林黛玉的一块心病。
莺儿的想说又不敢说;宝钗的遮遮掩掩;宝玉的无心快语,都坐实了金玉良缘早已注定的伏笔。虽然当此之时,宝钗有待选入宫一说;宝黛还在懵懂之时,他们的婚姻根本就没有纳入长辈们正式考量的范畴。但宝钗代表的这一股强大的世俗力量开始露出它的冰山一角。
第八回的黛玉还不知道有金锁的存在,更不曾听说过金玉良缘一说。她的到梨香院,纯粹是为了解释自己的小心眼里对宝玉的依赖。一遇见宝玉,还故意说明是偶然的巧合。对于宝玉表现出来的对宝钗的亲近,她是又委屈,又不满。借着雪雁送手炉的事挤兑贾宝玉和薛宝钗。这是第一回林黛玉直白得表现出了自己的不满。
不过这事很微妙,林黛玉忌惮薛宝钗“藏奸”,更放心不下贾宝玉的多情。她如此毫无避忌,也不留余地地发泄自己的心情,仅仅显示出了自己的气量狭小,猜疑过重。不过,以林黛玉的聪明,以薛宝钗赏玉的表现,她的猜忌也并不是毫无根据的。而贾宝玉也是深知林黛玉为什么挤兑他。这是宝黛钗的第一次较量,却成了往后的常态。
看起来是林黛玉捕风捉影;贾宝玉永远一脸无辜;薛宝钗总是不关我事的表情,成了一个固有模式。
林黛玉的捕风捉影,源自于她内心的杯弓蛇影,她全心全意都在贾宝玉身上,没有后路可退。因此日常的表现总是寸步不让,可事实上她根本无力把握局面,更多的是无奈,因此总是徒自悲伤。
从内心的情感来说,贾宝玉的确无辜,由于他对林黛玉的情感也是坚贞不渝的。只是他也无力掌控自己的命运。他平时的表现对谁都体贴入微,也有不能自己的时候。
薛宝钗的不关我事就纯粹是装出来的了。论心思的细腻她也不比林黛玉差。什么事都有先见之明,自控能力又很强。因此,她始终都把自己放在最有利的位置上,稳住自己,绝不冲动行事。这是她一向的自我要求。
像这样的较量,不是为了争一个胜负。而是性情,情感诉求,甚至是学问才华,为人处世的比较和展现。没有是非对错的评判,但的确让读者看见了谁是什么样的人!更符合自己的审美取向!我想这就是读小说的意义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