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律效力与适用范围
1. 公章(行政公章)
2. 合同专用章
二、管理与使用规范
| 对比项 | 公章 | 合同专用章 |
| 保管部门 | 公司综合管理部门(如董事长/总经理) | 法务部门或合同管理部门 |
| 刻制要求 | 需公安备案,一个公司通常仅一枚 | 可刻多枚(如分业务线),需备案 |
| 样式特征 | 公司全称 + 圆形/椭圆形 | 公司全称 + “合同专用章”字样 |
| 越权风险 | 易被滥用,需严格审批 | 使用场景受限,风险相对较低 |
> 注:根据《民法典》第490条,合同成立只需签名、盖章或按指印,未强制要求印章类型,故公章与合同章在合同效力上等同。
三、独特场景下的风险提示
1. 公章滥用:
2. “萝卜章”(伪造印章):
3. 法定代表人签字 vs 印章:
四、实务建议
1. 优先用公章:对外签署重要文件(如投资协议)时,公章更易溯源且效力无争议。
2. 合同专用章适用场景:高频签约部门(如销售)可配置合同章,提升效率并限制权限。
3. 风险控制措施:
拓展资料
| 核心区别 | 公章 | 合同专用章 |
| 效力等级 | 最高,全覆盖 | 仅限合同场景 |
| 使用灵活性 | 可替代合同章 | 不可替代公章 |
| 管理复杂度 | 高风险,需严格管控 | 专用性降低滥用风险 |
| 法律依据 | 《民法典》第490条 + 司法解释 | 同等效力但范围受限 |
重点拎出来说:两者在合同签署时效力相同,但公章适用范围更广。企业应根据风控需求选择:单一公章便于集中管理,合同专用章适合高频签约场景。无论用何种印章,确保签约人权限和印章诚实性才是效力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