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过中不至的过的意思 过中不至的中什么意思_ 过中不至的中解释这个词

过中不至的过的意思 过中不至的中什么意思? 过中不至的中解释这个词

“过中不至”中的“中”指正午时分,即“日中”,是古代约定时刻的常用表达。该短语出自《世说新语·方正’里面的《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具体含义如下:


一、字义解析

  • “中”的直译
    在文言文中,“中”指“正午”(即太阳运行到天空正中时),对应现代汉语的“中午”。“期日中”即“约定在正午见面”,而“过中不至”意为“过了正午(朋友)仍未到达”。

  • 文化背景
    古人以太阳位置计时,“日中”是重要时刻节点,常用于约定具体时辰。例如《陈太丘与友期行’里面,陈太丘与友人约定“期日中”(中午见面),但友人“过中不至”(超过中午仍未到),陈太丘因此离开。


二、语境中的意义

  • 核心情节的推动
    “过中不至”是故事冲突的*:友人因迟到失信,陈太丘依约离开,友人反而迁怒于陈太丘,最终被陈元方以“无信”“无礼”驳斥。这一细节凸显了古人“守时即守信”的道德观。

  • 人物性格的刻画

    • 陈太丘:严格遵守约定,体现“信”的准则(“太丘舍去”);
    • 友人:迟到后不反省,反而指责他人,暴露其不诚信与傲慢。

三、延伸文化内涵

“中”作为时刻概念,在古代文献中常与礼仪、秩序关联。例如:

  • 《论语》强调“与时偕行”,守时是“礼”的体现;
  • 《周礼》规定官员需“以时行事”,违时则失职。

因此,“过中不至”不仅是时刻难题,更暗含对“失信失礼”的批判。


四、相关争议与辨析

部分读者可能误将“中”领会为“中年”或“中途”,但结合原文“期日中”的明确表述及历代注释(如《世说新语》刘孝标注),此处“中”仅指正午,无其他引申义。


“过中不至”的“中”指正午,既是对具体时刻的描述,也是古人诚信观、礼仪观的载体。这一表达至今仍可用于强调守时的重要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