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是啥字 遏是什么字? 遏读音是什么
关于“遏”字的综合解析
“遏”是汉语中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常用字,其读音、字形、字义及用法如下:
一、基本信息
- 拼音:è(四声),与“饿”同音。
- 部首:辶(走之旁),半包围结构,总笔画12画。
- 五笔编码:JQWP。
- 字形演变:初见于秦代小篆,由“辵(辶)”与“曷”组成,形声字,本义为“阻止”。
二、字义解析
-
核心含义
- 阻止、抑制:如“遏制”“遏止”。《尔雅·释诂》载:“遏,止也。”
- 例句:
- “声振林木,响遏行云。”(《列子·汤问》)
-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沁园春·长沙》)
-
引申含义
- 断绝:如“四海遏密八音”(《尚书·舜典》)。
- 遮蔽:如“遏阳”(遮阳)、“遏隐”(遮掩)。
- 阻击、抵御:如“遏截”(拦截)、“遏夺”(拦路抢劫)。
- 古同“害”:如“无遏尔躬”(《诗经·大雅·文王》)。
三、组词与成语
- 常见词语:
- 遏制:制止、控制(例:“遏制不住激动”)。
- 遏云:形容歌声嘹亮(例:“响遏行云”)。
- 怒不可遏:愤怒到难以抑制。
- 成语典故:
- 遏恶扬善:出自《周易·大有》,意为禁绝恶行、弘扬善举。
- 高遏行云:比喻歌声或气势高昂。
四、古籍引用与演变
- 古籍用例:
- 《诗经》:“式遏寇虐”(《大雅·民劳》)。
- 《孟子》:“以按徂旅”中“按”通“遏”。
- 字形演变:从“辵”表行动,以“曷”表声,强调“阻止”的动态。
五、注意事项
- 易混淆词:“遏”与“饿”同音,但意义迥异。
- 取名忌讳:因寓意“阻止”,罕用于人名,且五行属木,需避用属土的字。
“遏”字以“阻止”为核心含义,兼具“断绝”“遮蔽”等引申义,常见于古籍与成语中。其字形演变、组词用法及文化内涵均体现了汉字表意与形声结合的特色。如需进一步了解字形源流,可参考《说文解字》或《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