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李叔同简介(好读 | 话剧鼻祖李叔同)

李叔同简介
走入精巧雅致的上海戏剧学院本部校区,沿途所见皆是故事:
身边一座貌似不起眼的小楼可能是张爱玲故居,一个不经意的转身也许走到了李健吾曾经生活过的地方,随处可见的,是诸如莎士比亚、布莱希特、歌德、莫里哀、易卜生等在内的、世界一流戏剧大师的塑像……教学楼的尽头曲径通幽处,茵茵碧草中的一尊立像,则是李叔同。
这位1880年出生于天津盐商之家的翩翩公子,称得上是位传奇人物。他“书法篆刻超群侪”“二十文章惊海内”,既是丹青妙手,又能谱曲作词,还是中国第一个撰写《欧洲文学史》的人。
在他身边往来的朋友柳亚子、苏曼殊、陈师曾、夏丏尊、马一浮等个个都是能够震荡历史风云的人物,他也培养出了丰子恺、曹聚仁、潘天寿、刘质平这样的弟子。前半生他是极尽绚烂的李叔同,后半生他是归隐佛门的弘一法师,在杭州虎跑寺剃度,灵隐寺受戒,此后终生说法只为普渡众生。
李叔同从小接受了扎实的传统文化教育,博览群书,辞赋兼善,同时又广泛学习西方文化,尝试突破传统文化壁垒。他提倡西学,并不是简单地一味求新求变,而是怀着一种救国的心愿,想要把最好的文化介绍到中国。
这里就包括话剧。
熟悉中国话剧史的人都知道大名鼎鼎的春柳社,这是中国话剧的开端。李叔同正是春柳社的创办人之一。
由赴日留学的李叔同和曾孝谷发起,吸收了唐肯、孙宗文、陆镜若等人,1906年底,春柳社在日本东京成立了。紧接着1907年2月13日恰逢中国农历春节,中国青年会在东京神田区举办大型游艺会,既欢庆春节,也为国内长江、淮河流域闹水灾而举行赈灾义演。
这次义演,春柳社上演了《茶花女》选幕,李叔同化名李息霜,亲自出演女主角玛格丽特,当然这部剧中所有角色都是由男生扮演的。看惯中国京剧的人对此应该并不奇怪,男性扮演女性角色有时候也可以演得形神具备,比如梅兰芳的《贵妃醉酒》。
李叔同究竟演得如何呢?据记载当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日本戏剧家松居松翁还专门写文章称赞李叔同的表演。著名戏剧艺术家也是春柳社成员之一的欧阳予倩也说:“一时别开生面,为中国四千年未有之新剧。”我见过一张当时的剧照,早已经泛黄模糊,依稀可见头戴假发,身穿拖地长裙的李叔同右手插着杨柳细腰,偏着头,脸颊抵在微耸的右肩上,另一只手扶着后脑勺,弱不禁风的样子的确非常“玛格丽特”。清秀的面目还是当年海河边玉人的模样。
很快,春柳社又上演了曾孝谷根据著名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改编的话剧——《黑奴吁天录》。李叔同依然男扮女装出演爱美柳夫人一角,同时他还担任了这部戏的“背景意匠主任”,相当于现在的舞台设计。
他大胆改革中国传统戏剧重写意,一桌二椅式的舞台形式,借助西洋画的技法,设置了更加真实的写实性的舞台布景,这在当时是了不起的尝试。他还充分发挥美术天分,工笔重彩绘制了这部戏的演出服装,要知道,李叔同来日本念的可是东京美术学校。
《黑奴吁天录》的演出获得了很大成功,三千多人的戏院坐满了中国留学生和日本观众,走廊里也站满了人。这部戏也是中国话剧第一个拥有完整剧本的剧目,和春柳社此前演出的《茶花女》一起被视为中国话剧的开端。现在日本早稻田大学戏剧博物馆还保存着当时的部分演出资料。
天才式人物的出类拔萃体现在方方面面。李叔同不仅能表演,能做舞台设计和服装设计,还能写剧本。他写了新剧《文野婚姻》,一改中国传统戏曲不是小姐选相公,就是奸臣害忠良的传统套路,写了当时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可以说李叔同一个人就是一台戏。
如果说演《茶花女》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筹集赈灾款项,那么,《黑奴吁天录》的社会目的则更加明显,就是为了谴责帝国主义对华工的迫害,希望能让更多人团结起来,反抗侵略和压迫。
而《文野婚姻》,则歌颂了为祖国的自由而舍生取义的一对夫妻。李叔同介绍西方艺术本就是为了“转移风气”“开通智识”“鼓舞精神”,他排演新戏也是为了启蒙。他较早地看到了戏剧对人民精神情怀的重要影响,他怀着深切的爱国热忱,渴望通过戏剧鼓吹和唤醒国人的民族意识。
很多年前,当16岁的少年李叔同考进天津辅仁学院后,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山西恒麓书院教师传授学生的《临别赠言》,讲到“读书之士,立品为先”, 这让李叔同一直引为圭臬,就如一束光照亮了他的人生之路。
他是这样做的,也是这样教学生的。高徒丰子恺不止一次地说到老师告诫他的“先器识后文艺”的思想,“应使文艺以人传,不可人以文艺传”。中国人向来讲究做人的境界,生命的旨趣在于境界的提升。艺术家首先要堂堂正正地做人,其次才是追求技艺的提升。夏丏尊曾说李叔同就像一尊佛像,有后光,故能令人敬仰。天才般的艺术修养和心怀天下、鞠躬尽瘁的精神就是李叔同的后光。
哪怕是出家以后,他也只是看破红尘,而不是悲观厌世。他依然热爱着多灾多难的祖国,关注着流离失所的众生。他“念佛不忘爱国,爱国必须念佛”,以出世的心怀,寻求入世救国的途径,为救济众生死而后已。
就好像上海戏剧学院的校训,出自著名戏剧家熊佛西先生——“培养人才的目标,我以为,首先应该注重人格的陶铸,使每个戏剧青年都有健全的人格,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爱民族,爱国家,辨是非,有情操的人。然后,他才有可能成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所以本校的训练的体系,不仅是授予学生戏剧的专门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还是训练他们如何做人。”
“爱民族,爱国家,辨是非,有情操”就是李叔同,他因此也得到了众人的敬仰和怀念,正如他出生时父亲给他取的乳名:成蹊。“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end-
下拉,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李叔同》。

 立即下单,即可享受7折优惠(包邮) 
实习编辑:格 子
欢迎关注读者读书会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李叔同简介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