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美文欣赏

千古诗词聚贤庄·讲座(21)|| 林光伟:诗书画同源(一)

诗书画同源
文/林光伟

开篇语
茗居常执凌云笔,香墨曾留乞彩笺。 予自少时,师从李凌云先生受得诗、书、画、医、易;李先生仙逝(2003年)后,追效曾楚楠先生承其诗词文史之研究。故上联之中,感恩两位恩师之厚爱,赠我笔纸,传授了我很多知识,让我多方面学习。这一次不能说是授课,仅是我在学习中的一点体会而己。此次题目是《诗书画同源》,虽然带有探索的意思,但更多是我在诗词方面努力的方向、坐标,力求在成长的路上多一点印记。

《诗书同源》
诗书联珠
吟诗做句写书迟,点点诗花书正宜。
诗笔临书求入帖,书笺落墨自污诗。
寻诗来去合书卷,起早书诗伴砚池。
书阁题诗常有跋,诗怀笑咏叹书痴。
想起小时候,那时应该七八岁,父亲教我练书法,是用一块红砂砖和一碗水,开始了对毛笔和用笔有了认识。爷爷曾为私塾先生,对书法很有研究,但我从没见过他,也没见过他的作品,很遗憾。更遗憾的是,爸爸教我的是简化字,甚至第三次简化字,沒什么用,虽然我曾拿过小学书法比赛二等奖(与我开始写诗上黑板报同年)。待到认识李凌云先生,他让我学习书法,从六书开始教起,才知道象形会意指事形声专注假借等造字法,才知道什么是书体。不然,我还停留在正楷的认识,以为正楷是唯一书法。才知道文字原来有这么多由来。李凌云老师说,要学好书法须读文字史,诗也然。从那时起,我也明白诗书同源了。

李老师认为书法与诗一样有不同时期的演化,总体分为古风和近体。古风分为史前文字(符号)、甲骨文、金文(钟鼎);近体分为篆、隶、草、楷、行,依次顺序。甲骨文等古风,笔画均为单线条,瘦挺有力,时露锋芒。小篆有其风格,但已格式化了,近体书法格式化是划分标准。还有一个划分标准是毛笔的产生,甲骨文、金文的主流始终是沿着刀刻、凿铸道路发展;那么,春秋战国时期,毛笔开始在书法上广泛应用。上次有网友说王羲之会剑术,从他的书法看到剑气。我不知他的依据在哪?但可说明王肯定练过古风字体,笔划有力,如刀刻凿刻,秉承古风,入木三分。这个入木三分不是力透纸背,而是笔意的深度。

后来近体书法艺术出现了帖与碑两种不同的风格。但共同特点就是不同的帖和碑有不同的格式,写得像称为入格。所以很多人写楷书后学其他书体,回头写楷书写不好,原因在楷书原来写得不够入格,导致失去楷书笔意。要说楷书求变化,整幅楷书只有在临近字相同时略为改变一下而已。
要说从楷书变化成自体字,李凌云老师首崇郑板桥,他也自己做到了。游弋于碑帖之间的书家如扬州八怪之一的郑燮,有诗、书、画三绝之美誉,书初学欧,染馆阁习气,后仿黄山谷,又受石涛隶书影响,揉入画兰、竹之笔意,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体现出前碑派破帖的特征。所以,我现在才会此领会,非一日之工也。
横观诗书画,能不同源欤?
诗有古风和格律诗,若写古风,必精古文,兼用平仄韵之交替,利如金石,柔若蒲花,情感起伏,行水流云,犹多变化。所以,轻易不写古风诗,难写!古风字,也难写!

《诗画同源》
昨天晚上,陈健兄在广州打来电话,让我为其将出版的《花迹》画册写点什么,适逢我刚邀请一老友(国画高手)加入诗社遭其婉拒。说是我们的另一位诗友告之谓,写诗再写下去必影响其国画的进步。虽然知道是借辞,但我细细考虑,觉得陈健兄让我写序可能他要我从诗的角度来解读他的画,我想他也应该是这个目的吧!不管我写得怎样,但我相信这是很不错的选择!
记得去年写过一首联珠体。
以诗入画不为奇,好画谁人不咏诗。
三尺诗笺求画雅,一张画案写诗痴。
诗人画客多相叠,画意诗情弥足思。
诗画田园饶兴趣,一边诗画一边嘻。
——《诗画联珠》

王摩诘“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这样诗句,完完全全可以看出画来。苏轼说过“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洁之画,画中有诗。”宋代殷璠在著作《河岳英灵集》中评价王维之诗:“在泉成珠,着壁成绘。”诚如是也。能用诗的意境画画,能用画的构图层次写诗,品味自然非同凡响。
高中毕业后,我已放下画笔近三十年。只有近几年来,由于儿子报读绘画专业,才重新操笔,而画已是从零开始。但是一位画界朋友吴德武兄却说,“观你国画作品虽然技法稚气,主要是生疏;但整体总觉舒服、顺眼。”究其意,得益于平时偶尔写几首小诗耳。从诗篇布局(构图),起承转合(用墨层次),当为合理。
我近半年多来为了沽名钓誉,参与筹办潮安诗社才反过来学习诗词创作。同时,这段时间所写之诗比我三十年来写的合计还多。当然,自我感觉大有进步。
所以,真的写诗影响国画创作进步吗?或者说画画拉了写诗后腿吗?我真的无语。

《文人画》
予初知文人画,二十余年前已在曾楚楠先生获得释义。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形式,叫文人画。有了这一定义,理解文人画并不困难。
最早提出是元代赵孟頫,到了明代文征明总结为“文人之画”,以唐代王维为其创始者,并目为南宗之祖。别于画院待诏、祗候等所作的院体画。 明朝唐寅 《六如画谱·士夫画》:“赵子昂问钱舜举曰:‘如何是士夫画?’ 舜举 答曰:‘画家画也。’”但旧时也往往借以抬高士大夫阶层的绘画艺术,鄙视民间画工及院体画家。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曾说:“自古善画者,莫非衣冠贵胄,逸士高人,非闾阎之所能为也。”此说影响甚久。近代陈衡恪则认为“文人画有四个要素: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

当时曾先生言道,文人画不是一般人所能画的,不是所谓白描单一物品或寥寥简笔漫画表示而已,今人多有误区。他指着《韩江》某君自诩文人画之画作为我讲解,予记忆犹新。
后来,博雅笔会蔡建忠先生为我现场示范,结合曾师之教,予渐开悟。今予作画,必先立意,行笔构图,以诗文入画,以祈圆说。吾非士大夫,学识和思想浅陋,然尽量表现达意,以证吾心耳。
题山水画
野清泉一泓,草木绕山荣。
但望樵夫去,冰弦不作声。
画高山流水图,莫不写伯牙与子期故事者,樵夫已去,琴声何用,此乃创作之意图也。写此画时心情沉重,犹思故友也。

《禅意画》
大约在去年七月底时候,我与卢伟滨兄西湖边散步至许木顺兄处饮茶叙旧。而时有微雨,路有积水,故及许兄处,边饮茶边凑句,曰:
夜访画家木顺兄赏书画品香茗尝月饼
秋声合拍云烟步,冒雨结交书画缘。
半载难逢音信缺,几番相约眼眸穿。
聊尝茶饼回思后,借鉴湖山追忆前。
墨韵诗风同默契,一壶冰月照婵娟。
当我诗成后,木顺兄刚好看过我几幅画作,突发联想,说我可写禅意画。当时我听其讲述,犹是一知半解。结合近来对文人画的理解,禅意画何其相似,俱证心识呢。只不过禅意画,禅宗公案必须熟悉也,文人画比较杂复而已。

人越老,心越淡。浮华不过是烟云,闲坐一隅读人生,心有清香品茶禅。红尘浮沉,人生无常,一切看得开就是禅意。木顺兄总结了禅意画几个特点:
一、从佛教禅的思想,作实践印证的手法,通过画表现自己悟证的境界。
二、以简略笔法,随心应手写出胸中丘壑,寥寥几笔,一点一划,无不体现作者的心灵印证。
三、机锋转语,不拘泥常规,写出悟道者的境界。
此三者都离不开心,禅诗也如此。最有名不是有六祖之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证悟心得,犹为重要特征。《六祖截竹图》就是六祖截竹顿悟的典故。故诗画一理,茶禅一味也。难怪我在弱冠之年,李凌云老师曾对我说过,人生平淡难得。他说,那些双双出入,早出晚归,朝耕暮息的人最快乐。当时我并不理解,慢慢地明白了李老师的话。平淡的生活才是诗才是画是禅。时光越老,感悟越多,诚如是啊!

咏荷
梦里凌波一叶新,花缘庄蝶结前因。
但求舍利青莲子,九品咸登见佛身。
心若莲花证佛缘,花开花落笑云烟。坐看清净三千界,一切污泥是福田。“万物于镜中空相,终诸相无相。”吾着相否?
因时间关系,这期的讲座就先分享到这,谢谢大家!我们下期再见!
作者简介
林光伟,字晓岚,号茗香,斋号茗香书屋。师从李凌云、曾楚楠先生,现为广东省岭鸿诗词学会会员,潮州诗社、岭海诗社社员,参与发起了瀛州书画院、潮州市义工协会、潮州市蒲公英慈善会、潮安县民间文艺家协会等多个社团。诗词见诸报刊,文艺作品多次获奖。
投稿说明
⊙同题由千古诗词聚贤庄微信群内不定期收录
⊙个人专辑投稿邮箱:532065617@qq.com
⊙个人专辑投稿限5–10首。要求原创首发,投稿时附上2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和本人照片一张。15天内未接录用通知可另投他处,在此期间请勿做他投。拒绝抄袭,文责自负。
⊙投稿作者敬请关注本平台公众号,并在稿件刊发后及时转发文章到朋友圈以及所在的微信群,以提高文章阅读量。
⊙发表个人专辑的作者,当期所得赞赏金额的60%作为作者的稿费归作者所有,40%作为平台运作和今后办刊物所用,赞赏低于10元者不予发放,稿费于刊发后的第10–15天内发放。
千古诗词聚贤庄管理团队

顾 问:竹溪浣墨、李东亚、李广辉、拈花一笑、浊者清也、茗香书屋、梦 痕 、四明山里人、黄劲
总 监: 秉烛夜游
副总监: 九条命
庄 主: 理 野
总 管: 归 燕
编 委:析城山、流云飞鹤、六角水、
马大囧
群管部主管:红 叶(一群)
鸽 子(二群)
群管理:野 鹤、肩上蝶、朱朋龙、若 曦、虚 竹、遇上你是我的缘
往期回顾千古诗词聚贤庄·讲座(18)|| 梦痕:格律的故事(一)
千古诗词聚贤庄·讲座(19) || 梦痕:格律的故事(二)
千古诗词聚贤庄·讲座(20)|| 梦痕:格律的故事(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