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优美散文

辛亥硝烟里的合阳虎将

发生在上世纪初期的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革命,为彻底推翻封建统治,实现人民解放做出了伟大贡献。有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取得革命胜利,抛头颅,洒热血,英勇奋斗,前赴后继,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可歌可泣的斗争诗章。
在这场伟大的革命运动中,一批在黄土高原长大的合阳汉子,身上固有的黄河水酿就的烈性再也无法按捺,他们弃家舍子,背井离乡,积极投身到滚滚的革命洪流中去拼杀,为捍卫新生的民主政权而展示着古莘人的文韬武略,他们的名子携刻在人民共和国的丰碑上。
同盟会元勋—马凌甫
马凌甫(1884-1970年),原名步云,和家庄镇南渠西村人。1905年被官费派往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农科,同年秋加入了孙中山在东京成立的同盟会,后入明治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为我国最早研修政治经济学的著名学者和同盟会会员。在东京,他参加了同盟会在东京组织的反清活动,思想上、行动上都表现的非常活跃,被孙中山等所看重。1911年12月回国后在上海被推举为陕西代表,赴南京参加十七省代表会议,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于次年参加了孙中山的莅任典礼,参与了临时政府的许多重大组建活动和文件起草工作后回到西安,任中国国民党秦支部副支部长,创建西北大学,担任校教务长兼商科学长,倡导民主,推广新学,为当时较有名望的青年学者和先进的民主人士,鲁迅、陈忠凡、蒋廷蔽等国内学术界的知名教授、专家学者都应邀参加其举办的暑期宣讲活动。
1914年6月袁世凯称帝,西北大学的教学理念为军阀所不容,他被迫逃往日本,再度专修政治经济学,并为中国经济复苏翻译了《国民经济学》、《资本论》等大量书刊,是第一个将《资本论》译为中文的学者。因种种原因,所译《资本论》未能刊出,其壮举可与复旦大学校长陈望道先生最早译出的《共产党宣言》中文读本相媲美,是其民主进步思想的具体显现。
1917年,张勋复辟,全国愤怒讨伐,马凌甫立即回国投身郭坚的讨逆军,谁料在山西失败被扣押,后又设法逃离,12月辗转到达上海,代郭坚草拟了言辞激烈的讨伐军阀陈树藩的檄文,交上海各大报纸发表。1918年1月在大荔回归郭坚部,任该部参谋长。后归于右任领导的陕西护法靖国军,任第一路军参谋长,亲临前线指挥运筹,关键时刻冒着枪林弹雨查勘敌情,并对军队严肃整顿,不许滋民扰民。在靖国军六路军中,一路军的军风军纪要数最好。一路西进,连克省西十多个县,11月攻下凤翔后,在凤翔设民政厅,他被任命为民政厅长,总揽地方行政大权,努力取缔混乱时期的行政弊端,实施新政,英雄大有用武之地。
1920年靖国军失败后,他一度离开军界,在北京专心《工业政策》一书的研读和翻译传播。1921应邀年回陕,在陕西政法大学任教,把辛亥革命所提倡的三民主义思想融入教材和教学实践之中讲授。1922年调任省长公署任参议,同年省三届会议当选为议长,不久,相继担任过省教育厅厅长、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八方面军参议、豫陕晋边区绥靖督办公署总参议、安徽省民政厅厅长、代理安徽省主席、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参议、委员长西安行营设计委员、陕西省政府委员,并执教于西安北洋工学院。尽管职务和职业多次变动,他正直敢言的态度和提倡民主建国的思想始终未变,以自己特殊的身份为国共合作,为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作了大量有益的工作,特别是为教育事业的发展、经济人才的培养作出了积极贡献。抗战胜利后,虽为河南省政府委员兼秘书长,但对国民党的内战极为不满,消极对抗。解放大军挺进开封后,他积极协助维持地方治安,立即投身人民事业。
解放后,历任南京中山陵管委会委员,江苏省文史馆馆员,江苏省政协委员,人大代表,民革江苏省委委员。晚年致力于文史资料的回忆和撰写。所撰《南京临时政府亲历记》和《我的革命回忆录》,以自己所见所闻的经历和事实,无情揭露和鞭挞了袁世凯窃国、蒋介石独裁专权的丑行。《陕西靖国军第一路概况》和《我所知道的刘镇华》以及《康有为在西安》,详细概述了军阀混战、人民遭受凌辱的悲惨经过,为研究地方史不可多得的历史资料。当1960年8月22日他与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宋庆龄等老一辈革命家合影的照片和1961年10月9日董必武、周恩来在辛亥革命五十周年前夕接见参加辛亥革命老人马凌甫等人的照片闪光的那一瞬间,他的心情异常的兴奋,那是历史曾有过的定格和见证,是对先生终生贡献的肯定和褒扬。
靖国军“文胆”—党晴梵
党晴梵(1886-1966年),名沄,号临泉山人,生于坊镇灵泉村。1905年就读于上海中国公学,经陈其美介绍加入同盟会,步入反帝反封建之路。参与了革命党人组织的安庆起义,失败后又回到上海,利用课余时间,与李季直共同创办《民声报》,宣传革命思想。曾与井勿幕一起赴香港出席孙中山先生召集的十八省代表会议,后受黄兴委托,在上海发刊革命党人的《克复学报》,为辛亥革命的胜利做了大量工作,为陕西较早的同盟会会员。博才多学,文笔犀利,诗词脍炙人口,有靖国军“文胆”的雅称。 1912年,党晴梵回到陕西,先后在同州中学,省立第二师范任教。革命军兴,佐秦陇复汉军东路督军张钫于潼关。共和告成,任陕西国民党支部委员,西安国民报社经理。三年后,袁世凯篡权,爪牙陆秉章在陕西疯狂镇压革命,党晴梵与同乡萧锡臣等联合杨虎城、向成基秘图倒袁逐陆,恢复共和,并回合阳积极进行联络筹备,为发展革命武装,创办了合阳中学,出任第一任校长。不久,他参与组建了陕东讨逆军,公开讨伐袁世凯。在朝邑举事后转战沿黄一代,后遭陈树藩追击,义军转战洛川。党晴梵辗转来到山原,与于右任、郭坚等组建了陕西靖国军,主笔起草了《靖国军宣言书》,任总部秘书长兼第一路军郭坚部参谋长,凤翔城防司令,战斗中显示出其非凡的军事谋略。
靖国失败之后,党晴梵隐居西安,闭门谢客,完成了《国军战纪本末》、《靖国军死事人物小史》、《弓衣漫记》、《陇畔拾闻》等记录这场轰轰烈烈革命史实的撰写。西安城被围期间,先生作为杨虎城的幕僚,率全城军民拼死抵抗,坚持到解围后受到排斥,无奈于次年春举家东渡山西运城潞村,过上了清贫忧闷的客居生活。1929年10月应杨虎城之邀再度出山,任杨部十七路军参谋长,随军转战于河南南阳、郾城一带。驻马店大捷之后,杨虎城班师回陕主政,先生出任省政府参议,为陕西形势走向平稳而积极出谋划策。与此同时,完成了《宋儒学案补编》、《中国意识大纲》、《中国文字学概论》、《先秦思想史论略》等学术论著及《周金文中之精神文化》、《自古文字中所见到之医术》、《古代之巫》和《释砭》等零星篇目,在学术界都曾经产生很大影响。
抗战期间,他任西安行营研究设计委员会委员,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发表了大量的文章诗词与亡国论者舌枪唇战。西安事变发生,先生又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促进了西安事变的解决和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平型关大捷消息传到西安,先生极为振奋,立即挥笔写下了《赠朱德将军》的诗章,吐露出对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所寄寓的深切爱意和厚望。当毛主席参加重庆谈判的消息传到耳畔,先生又是为之一振。毛主席《沁园春·雪》诗词发表以后,西安各界争相传颂,他即刻也写了一首《沁园春》词在《工商联合报》副刊《每周文艺》发表,用诗阐明自己的主张,期望结束战乱,尽快实现和平。在举国上下期待和平的疾呼声中,胡宗南进驻西安,为进犯延安积极造势。党晴梵仗义而起,在省府参议会上对着不可一世的胡宗南当面指责,并在报刊上撰文揭发。胡极为恼怒,指示特务机关盯梢,命令军警公开干预。先生哪管个人安危,依然我行我素,不屈不挠。形势对党晴梵越来越不利,在朋友的建议下,他只得又暂避故乡。适逢白宜公路工程启动,八区专员蒋坚忍企图侵吞国家专款,把修路所需款项又分摊到各县,强索横征。他联合渭北各县参议,共同呈文省政府,中央监察院,揭露其罪行,为民抱不平。在当时敢把这个蒋介石侄子拉下马的人除他之外可以说没有。不久,蒋坚忍转身出任省民政厅厅长,对党晴梵出任合阳临时参议会议长记恨在心,指示爪牙设法阻挠陷害。他在自己的门首书联明志:“愿为十五万人民请命,勉与千百年宪政奠基”。同时,以参议会名义张贴告示,抵制当局浮摊乱派。县军事科与潼关师管区勾结,企图征收省政府行文豁免的合阳兵役款一百八十万元,进而贪污私分,他冒着被暗杀的危险宣传和揭露,最终使其未能得逞。伪县长周鸿恼羞成怒,派人刨了他母亲的坟茔。
1948年,党晴梵丢下妻儿家小,经林伯渠、王震介绍奔赴延安,受到刘少奇接见后,他当面提出要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上考虑统一战线需要,要他继续留在党外,出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参议,民盟西北总支委员。解放后,任西北大学教授,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兼教育部长,专心教育事业和金石文化的研究,并担任政协陕西省一、二、三届副主席,民盟西北总支委员兼文化委员会主委,为党为人民作了大量工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文革”中虽被遭迫害而死,其精神品格永远高高矗立在人们心中。
遗恨四英烈—杨季石、萧锡臣、杨元贞、闵士
杨季石(1881-1920年),名介,和家庄镇秦城村人。清末,毕业于陕西蚕桑学校。性情开朗,思想先进。在校期间,喜欢接触爱国进步人士和阅读宣传革命思想的书籍,接受民主思想影响,对革命寄有强烈的愿望。1912年,陕西形势发生了变化,各路军阀拉锯式残害百姓,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他弃文从戊,加入秦陇复汉军,参与了攻克满城等战役。后回乡筹办县保卫公所,继充团练使。为维持地方安宁,多次带队赴武帝山剿匪,于合阳、澄城一代追剿巨匪樊老二及其同伙,故遭土匪嫉恨。1916年,讨袁护国军兴,他与萧锡臣共同树旗护法,带领手下人马收编严飞芘余部后,追剿土匪,克朝邑,袭韩城,战于洛川、宜川之间,后改编为东路模范团。1917年,他与党晴梵、萧锡臣、郭海楼等奔走三原,参与了陕西靖国军的组建,同时被任命为靖国军参议兼第一路军副官长,在荡涤军阀阴霾,保卫辛亥革命成果的战斗中始终冲锋在前。每次战役,都是身先士卒,很受郭坚等人器重。1920年9月,因公赴河南,途与樊老二残匪相遇而被捕,遭土匪杀害,时年39岁,其事迹录入《陕西靖国军大事记》。
萧锡臣(1883—1918年),名荣寿,又西丞.黑池镇高池村人。萧锡臣从宏道学堂毕业后,先后在榆林、同州中学任教,并结识了陕西同盟会的领导人井勿幕,两人关系甚好,交往至深。1911年冬,受秦军分政府命,任潼关厅暨同州府事,兼东路营分处长。基于其对新文化运动的兴趣,后又于西北大学任教,参与了创办了合阳中学。1914年,白朗举旗讨袁,他遂动员同乡杨季石、郭海楼、刘廷献等积极响应,并收编严飞芘残部,多次随军出征,参加了澄城、黄龙、宜川等地的剿匪战斗。《合阳县赋》里有“讨袁护国,萧锡臣(西丞)激战两川”的颂词。1917年,又随党晴梵到达三原,与郭坚等谋划建立陕西靖国军,后随军一路西征,为陈树藩贿买叛军贾福堂诱捕于兴平,不久,便被杀害于西安,时年35岁。牺牲后,于右任报军政府,追赠上校军衔。党晴梵赋《哭萧大》诗一首悼念,把萧锡臣比作善断多谋的杜如晦和房玄龄,发出“时艰未济身先死,隐恨难消天亦愁”和“西北一局共谁收”的感叹,深感使革命受到了重大的损失。
杨元贞(1890-1911年),字仲庸,城关镇西庄子人。就读于陕西陆军小学,后升入陕甘川新四省陆军中学。毕业后,怀着一颗报国救民的崇高理想,一心投奔革命事业。1911年,革命军起,参加了张凤翙领导的秦陇复汉军,每战都身先士卒,屡建奇功。不久,随钱定山、余龙熏等人押送军火,赴潼关扼守要隘,行至渭南为当地武装阻留,劫其军火,元贞率众奋力反抗,激战数小时,终因寡不敌众,力尽牺牲,时年仅21岁。
闵士宏(1895-1918年),字毅庵,百良镇太枣村人。毕业于陕西政法学校。加入同盟会后,任吴堡县知事。袁世凯称帝后,愤然弃职回到西安,与于右任、马凌甫等人秘密商计讨袁逐陆事宜,不幸被陕督陈树藩侦知后拘捕入狱,革命党人郭坚、耿直进西安多次组织营救未果,被杀害于狱中,年仅23岁。消息传出,革命党人无不愤慨,大有“长使英雄泪满襟”之痛。其英名已记入《陕西辛亥革命烈士名录》。
“杨门虎将”—王雨亭
王雨亭(1891-1967年),曾用名玉柱、王都,坊镇王家庄人。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也是大字不识几个的老粗,是辛亥革命战火中锤炼出的勇士,杨虎城最信得过的义弟。幼时家境贫寒,15岁时同其弟玉印在蒲城孙镇学毡匠,与饭馆童工杨虎城相识,并结为异性兄弟,在出生入死的战场上与杨虎城起誓结盟时排行老八。可以说,王雨亭人生大半时光是在战火中度过,是与杨虎城结伴而前行。同盟会元老、时任陕西靖国军司令于右任称其为“杨门虎将”。
1908年杨虎城在蒲城建立反清抗暴的中秋同志会,他立即参加,并积极鼓动宣传。两年后,杨虎城加入秦陇复汉军向枝山的向字营,王雨亭二话不说又紧紧相随。据说,王雨亭不但身材魁梧,胆识过人,充满虎气;而且喜爱弄枪舞棒,并善于结交朋友。刚入向字营不久,连长就在桌子上摞了十块大洋,要试一下他的枪法,结果他一枪一个,枪枪命中,不偏不倚,受到大家的称赞,当即提拔为班长。是年冬,清军自甘肃扑来,企图镇压革命,向字营奉命出战,王雨亭带领一班人马,奋勇杀敌,击退清兵后,晋升为排长,在军中已稍有名气。
1913年,杨虎城在蒲城组建革命队伍,王雨亭带领他手下的弟兄立马响应投奔。期间,刚建立的革命队伍遭胡景翼部围剿,他率部正面出击,身先士卒,一枪击中敌营长后,敌人乱了阵脚,顿时溃散而逃。这次短兵相接,共击伤击毙来犯者三十多人,为聚义后打的第一个大胜仗,振奋了军心。战后,杨部树起了陕西革命军旗号,开至合阳、大荔、朝邑扩充兵力。王雨亭凭借自己的人缘,在新池镇南沟村寨子城插旗招兵,不到半月,为杨招募200余人。两年后,袁世凯派兵入陕,王雨亭受命在朝邑、华县、华阴一带设防堵截,战斗中身负重伤,稍作疗养后,又投入战斗。不久,陕西革命军整编,他被任命为陕西陆军第三混成团一连连长,驻军大荔,为维持地方治安他亲自巡查,多次带领人马追剿土匪,受到当地群众称颂。
1917年,杨虎城、于右任、井勿幕组建陕西靖国军,王雨亭表示坚决拥护和效忠,出任靖国军第三路二团团长。带领所属部队,东挡西杀,从西安战到河南,又从河南杀到宝鸡,先后打了数十次大战,无数次小仗,充分展示了他的指挥才能和善战精神。1922年,直系军阀吴佩孚部以三万之众进犯武功,妄图摧毁靖国军大本营,他率部与之激战于大王店,亲自坚守在阵地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而他再一次负伤。战后,受到靖国军总部嘉奖,“杨门虎将”就是庆祝胜利时于右任脱口而夸,杨虎城也更加看重他这位义弟。
1924年冬,杨虎城部编入陕西国民革命军第三军,王雨亭任第四混成旅旅长。几个月后,进驻合阳,先后取得了攻打盘踞于县城的镇嵩军韩清芳部的胜利,收编了赵桂堂、张平侯和王长安各散部和扰民滋民的游兵散勇,使合阳形势一度较为平稳,治安状况也相对较好,合阳许多老人至今记忆犹新。
王雨亭不但是位勇将,更是一位足智多谋的军事指挥员。1924年春,刘镇华围攻西安的战斗打响,杨虎城率众坚守。王雨亭诸部奉命防守三原、泾阳。刘军围攻西安数月不克,情急之下,派其驻守大荔的麻振武部攻打三原,瓦解西安外围。王抓住大荔兵力空虚的薄弱之处,以自己薄弱的兵力,来他个真正的“围魏救赵”。一方面调兵遣将,修筑城防工事,佯装要与来敌死拼;一方面抽调精兵强将,自己亲自带领,昼夜兼行,直捣麻振武大荔老巢,致其首尾难顾,不得不急撤攻取三原之师,遂解三原之困,也为西安围城战役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西安解围后,杨虎城率十七路军主政陕西,王雨亭任咨议,为维持陕西稳定积极谏言献策。“双十二”事变中,他坚决拥护和支持杨虎城的连共抗日主张,杨虎城被迫出国后,他彻底离开军政两界,含愤回归故里,决计务农。
1948年,解放大军进驻合阳,为迎接解放,王雨亭再也无法按捺激动的心情。他凭借自己的威望和人缘,说服和动员坊镇、两义、西河、洽川四个乡的自卫队起义,组织群众迎军支前,犒劳人民子弟兵。土地改革时,任县土改委员会委员,积极为党工作。继任省、县一至六届人民代表,省政协一、二、三届委员。“文革”中遭受冲击,1978年12月平反昭雪。
历史是由人来书写。然而,历史又是一溪清流,一幕又一幕硝烟穿流而过之后,浊依然是浊,清会更清。通过一百年的甄别,人们对这些在辛亥革命硝烟里浴血奋战的汉子的所作所为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他们是真正的炎黄子孙,是民族的脊梁,是与共产党并肩战斗的英雄,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作者:行相斌,1953年生,合阳县新池镇行家堡人。会计师,《渭南日报》话说渭南特聘专栏作者,其诗歌、散文、新闻作品常见于省市县报刊杂志。】
《金水》文学微刊文学公众号成立以来,始终坚守文学净土,立足本土文化,行安邦泰民之道,呼真善美之心,宣扬人间挚爱真情,播撒文明和谐之风,倡导合阳传统文化,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繁荣合阳文学发挥了积极作用。
《金水》 文学编辑部
编审:金水
编辑:周洁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金水》文学
合阳文学第一眼
文学爱好者公众号
投稿邮箱:1825341594@qq.com


返回顶部